人在真正想改变的时候,外在的推波助澜,才会催促他发生改变。否则,所有的外在刺激,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,甚至这个影响是负面的。
曾有一个调查显示,有多半的父母每天都会催促孩子“快一点”,频繁催促的频率集中在早上送孩子上学时、孩子写作业时、洗澡、睡觉......
孩子的磨蹭几乎是所有家长头疼却又无可奈何的问题,家长也不想一直催促孩子,可是除了这样,好像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。但是,催促带给孩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。
生活中,家长常常嫌孩子慢、磨蹭,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。然而很多时候,这种怒火、不耐烦,来自于用成人的思维看待孩子的问题,甚至惯性地用成人的节奏去要求孩子。这并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。
孩子的幼儿阶段,处于探索认知的关键期,他们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,总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。这个探索的过程,就是孩子思考和认知事物的过程,也是锻炼孩子专注力、想象力、动手能力的过程,这个过程需要时间
家长催促并不会有什么效果
因此,催促最终很可能会造成孩子急躁马虎、缺乏自信的性格缺陷,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。
只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,找到孩子磨蹭的根源,再“对症下药”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总之,家长要和孩子建立起合作关系,和孩子一起想办法,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,去催他、批评他。家长要对孩子有更深的了解和足够的耐心,切不可一味地只知催促。